初步筛选:在正式翻译测试前,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简单筛选,确保候选人基本胜任:
- 自我介绍问卷:要求应募者填写基本信息(英语水平、是否玩过《星际公民》、可投入时间等)。例如,有的项目要求至少对游戏有基本了解并具备一定英文阅读能力 。通过问卷可筛掉对游戏完全陌生或语言能力明显不足的申请者,确保招募到的志愿者对项目有热情和基础能力。
- 交流沟通:管理员或资深组员可与新人在QQ群/Discord私聊简单交流。观察其中文表达是否清晰、有无明显机翻痕迹,以及对志愿翻译工作的态度是否认真。态度和沟通能力是团队合作中重要的软性指标,初交流有助于判断新人日后是否愿意积极沟通、服从协作安排 。
- 规则告知与确认:在初筛阶段就应告知团队基本规则,例如不得利用汉化成果牟利 、接手任务需按期完成等 。让申请者明确志愿性质和责任。如果对方能够理解并同意这些原则,才进入下一步测试。
初筛过程不应过于严苛繁琐,以免提高门槛。核心是确认申请者志愿动机纯正、语言基本达标且认可团队规范。满足这些即可进入翻译测试环节。
试题设计原则:翻译测试题是新人入组的关键考核,应精心设计以有效评估其翻译能力,同时控制难度避免吓退新人。主要原则包括:
- 相关性:试题应取材自《星际公民》游戏实际文本或相关资料,涵盖常见内容类型(如UI菜单、任务对白、科技术语等),以考察应募者对游戏语境和风格的把握。真实场景文本能测试出译者是否理解游戏背景,有助于后续工作。
- 适度难度:题目难易要适中。“过易”不足以区分能力,“过难”可能打击新人信心。可选取中等长度的文本(比如总计200-300词),包含少量关键术语和长句,但整体保持清晰连贯。在没有现成术语表的情况下,允许译者自由发挥对术语的翻译,以观察其翻译推理能力。
- 多方面考察:题目内容最好涵盖多种考点:既有叙述性语句也有技术性描述,既考查中英理解是否准确,也考查中文表述是否流畅。必要时可分成两小段文本,分别考核不同风格的翻译能力(如正式技术文档语调 vs. 日常口语)。
- 避免主观干扰:试题应有相对明确的优秀译文标准,避免出那些翻译策略高度开放、评判标准模糊的内容。这样后续评审才能尽量客观。设计者可先自行或请资深译者翻译一遍,确定合理译文和评分要点。
评审准则:针对翻译测试,需要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从多维度评估译文质量。主要考核要点包括:
- 准确性:最核心指标,译文需忠实传达原文信息,没有漏译、添译或明显曲解 。关键游戏术语、人名地名翻译是否合理也是准确性的体现。评审时若发现实质性误译,应作为减分重点。
- 语言通顺:中文表达流畅自然,符合中文行文规范和语境逻辑。用词得当、句子通顺,不直译生硬。尤其注意中英文差异,如被动语态、时态等是否妥善处理。病句、生造词会影响可读性,应在评分中扣分。
- 术语一致性:虽然团队尚未有完整术语表,但应留意译者对文中重复概念的翻译是否前后一致,是否有自己构造或参考常见译法。如出现随意变换译法的情况,会降低评分。统一性强的译者表明其有意识地在构建术语,对团队有价值 。
- 格式与规范:检查译文是否遵守基本的排版要求,如标点符号使用是否符合中文规范(全角中文标点,专有名词大小写等) 。虽然新人可能不了解全部组内规范,但细心程度可以通过这些细节体现。格式问题酌情扣分。
- 创意与理解:对于一些需要意译的内容,评审会考虑译者是否展现出对原文深刻理解并灵活表达。例如科幻背景的行文风格拿捏、对白的语气是否传达出来。这部分较主观,但优秀译者的理解力和文字功底是加分项。
评分办法:建议采用评分表量化上述各项。例如设定总分100或按各维度分值,加权汇总。也可简单采用五分制/十分制打分,再换算总分。许多汉化组会设定通过线,例如满分20分需得15分以上方算通过 。评分可由两名以上评审独立打分取平均,以减少个人偏见。对于明显硬伤(如关键句漏译、大段机翻),评审有权直接判定不通过。
高质量的本地化项目离不开统一的术语表和风格指南。虽然团队现阶段尚未建立完整的术语和规范,但应在运作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建议步骤如下:
- 从基础规范入手:先推行一些基础排版和语言规范,哪怕简要几条也好。例如规定中文使用全角标点、中英文间空格用法等通用规则 。这些规则可以参考现有资源(如游戏中文Wiki的基础排版指南 ),快速制定出适用于本项目的初版风格简表。哪怕术语表一时难产,至少保证大家在标点格式、数字格式等基础层面风格一致。
- 建立术语收集机制:在翻译过程中,逐步收集游戏中的专有名词、术语译法。可在Discord设置术语讨论频道或利用在线表格维护“术语表”。开始时可由译者自行将遇到的重要名词添加到表格并提出译法建议,全员讨论确定最佳翻译后予以锁定。比如涉及游戏内科技名词、星球和阵营名称等,统一译名能降低沟通成本并提升翻译品质 。初期术语表不求完备,每次翻译校对遇到新的术语就补充,日积月累逐步完善。
- 参考官方与前人成果:充分利用《星际公民》已有的社区翻译资源。例如中文百科站点、以往版本汉化补丁中的译名 。将这些前人成果汇编对照,可以作为术语制定的重要依据。若官方在未来发布了正式译名,也应及时更新采用。通过参考权威/通用译法,汉化组可以少走弯路,尽快形成一套被玩家认可的统一术语。
- 逐步完善风格指南:随着翻译工作的深入,开始编写项目的风格指南文档。内容涵盖:文本基调(《星际公民》科幻风格应偏正式还是口语化等)、人称和敬语的使用规范、特殊内容(如飞船代号、军事称谓等)的翻译约定。可指定一两位对语言有研究的成员负责整理大家日常讨论中达成的共识,形成书面指南。初期不必过长,按需更新迭代。每当有新的约定(例如某类句型翻译策略)达成时,就加入文档中。这样风格指南将和术语表一起,渐渐从简易版走向完善。
- 培训与监督:在日常协作中特别关注术语和风格的一致应用.校对人员在审核时严格按照已定术语表和指南检查,对不符合的译文予以纠正并反馈给译者,以起到监督和教育作用。长远看,还可以开发简单的术语检查工具或脚本,实现对译稿的自动术语一致性扫描,降低人工负担 。
通过上述措施,循序渐进地建立起团队的知识库。在实践中完善规范,既不过多拖延进度,又能确保翻译质量随时间不断提升。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星际公民》汉化术语表和风格指南,使整个项目翻译有据可依、前后一致,为玩家呈现专业水准的本地化成果。